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是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头部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国内特种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企业,研祥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做强实体、做精主业,深耕工业互联网领域。作为白手起家的民营高科技制造业企业家,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还担任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他也是最早倡议设立“深圳企业家日”的企业家之一。近日,记者与陈志列就自主创新、绿色发展、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等进行了对话。【报纸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作出了系列部署。这都传递出党和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立场,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描绘出一幅壮阔的新蓝图,更为民营企业注入了发展信心。民营企业如何行稳致远迈向更广阔的舞台?中国经济网记者近日采访了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报纸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怎样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如何稳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报纸原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怎样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报纸原文】
历经30年创新发展,奥特迅从电力自动化电源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成长为大功率工业电源技术发展的引领者、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领跑者和液浸式不燃电力变压器的开创者。新的一年,在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奥特迅面临哪些发展机遇?如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实现新突破?近日,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晓霞。【报纸原文】
2004年创立的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过去主要从事电力装备制造,2014年将目光瞄准新能源行业,成立了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踏入新领域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对行业发展又有什么期许?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报纸原文】
近10年来,中国营商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特别体现在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创新支持和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植上。很多企业因此获得了发展的资金和场景,繁荣的场景和市场又催生了新的需求和应用,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安全产业的发展增长了不止10倍。安全行业从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安全产业也随之进入发展快车道。
【报纸原文】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科技型制造企业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智能制造是中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要大力提升制造业基础技术、工艺和材料能力,这是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前提条件。中国技术研发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还有许多关键装备、器件、材料无法自给。因此,要将更多资源投入到高端制造、装备及新型材料研发上,实现关键产品技术的自主可控。【报纸原文】
武汉商贸物流业的枢纽优势巨大。数百年的“货到汉口活”商业传统底蕴深厚,市场体系、商贸平台和基础设施根基稳健,数字化、国际化转型进展领先,具备强劲的资源聚集和产业传导功能,是激活高质量供给、扩大消费的重要引擎,在助力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能够发挥巨大带动作用,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报纸原文】
冬天正在过去,春天即将到来,2023年我们有更多信心。一方面,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条,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最大的劳动力和人才群体等,发展基础坚实。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给企业带来诸多机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蕴藏诸多市场需求,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动能。民营企业家本就具有敢闯敢拼、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国家稳固的经济底盘、持续优化的经济结构、韧性十足的抗风险能力更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报纸原文】